六尺巷里天地宽
01版:封面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365期  总第20期  2024年10月28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365期  下一期
六尺巷里天地宽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4-10-24
学生记者总动员
六尺巷里天地宽
——本报学生记者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走进六尺巷
□参与学校  桐城市实验小学
  陈  静  吴  琼
  学生记者  刘紫萱  钱熙瑶  程钰轩
            胡雨萱  王  秄  王瑾苒苒
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桐城市考察,走进历史文化街区,了解六尺巷历史及其传承,察看“桐城派”相关文物资料,对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协同发力,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
10月21日上午,来自桐城市实验小学的本报学生记者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走进六尺巷,接受了一次礼让教育的洗礼。
 
 
最美的巷子
金秋十月,在一个阳光温暖的午后,我的家乡桐城市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六尺巷,考察历史文化,重温了六尺巷的故事。
在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桐城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发生宅基地纠纷,张家人给张英写信求助,张英收信后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收到信后,豁然开朗,深感惭愧并且主动退让三尺,吴家人深受感动,也退让三尺。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小巷,这就是六尺巷的由来。
跟随总书记的脚步来到了六尺巷,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石牌坊上“懿德流芳”和“礼让”这几个字。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外公,我的外公说他很荣幸也参与了六尺巷的重建工作,那一片片青砖和黛瓦,也倾注了一个个普通桐城人的智慧和汗水,他时常挂在嘴边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宁愿自己吃点亏,吃亏是福。我后来想了想,“吃亏”不是真正的“吃亏”,而是礼让和谐的代名词。
六尺巷的故事就像一首优美的乐章,在岁月的长河中奏响和谐的旋律。习爷爷的到来让我备受鼓舞,在日常生活中我要将礼让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自己的行动传承和发扬六尺巷谦让的传统美德。
指导老师  杨雪儿    
 
 
最“宽”的巷子
□五(6)班  程钰轩
10月21日上午,作为安徽青年报社的一名学生记者,我有幸参加了“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采风活动。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对六尺巷的故事我早就耳熟能详,并多次参观过六尺巷,因为从小到大,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跟我讲过六尺巷的故事。每一次看,每一次听,都让我深受感动。
今天我再次走进六尺巷,一边听着讲解,一边在巷子中漫步,每一块青砖,每一片灰瓦,仿佛都在诉说着谦让的智慧与和谐的力量。我感觉又一次接受了礼让教育的洗礼。走完六尺巷,我备受鼓舞。作为新时代小学生,我们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学习和生活中谦和礼让,与同学们和谐相处,将六尺巷“和文化”传承下去,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六尺巷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中华民族“和”字哲学思想的生动写照。六尺巷的宽不仅宽在尺上,更宽在中国人谦和礼让的思想境界上。六尺巷值得我们每个人都去走一走,六尺巷“和文化”更值得我们学习、传承与发扬。
指导老师  汪艮年    
 
 
 
一巷谦和恭谨让
□五(3)班  钱熙瑶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在我们桐城市,这是连娃娃们都能朗朗上口的歌谣。在城市中心有这么一条巷子,它伸延在老城区的绿荫之下,宽不过六尺,长不过百米。但因其典故蕴含的“谦和礼让、以和为贵”等内涵,让它穿越时空,成为如今人们接受谦让教育、弘扬清风正气的重要载体。
近距离重温张吴礼让典故后,习近平总书记说,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让我们紧跟总书记的步伐,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指导老师  赵贵云    
 
 
桐城市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  陈国平:这场别开生面的采风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六尺巷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刻领悟与实践。我们期待着同学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才。
 
合影
参观学习
走进六尺巷
听讲解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