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读《有温度的文物》有感 □合肥市南门小学恒盛皇家花园校区四(14)班 姚睿禾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有温度的文物》的书,它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古代世界的大门,让我发现文物不仅有生命,还会“说话”和“讲故事”。 书中首先吸引我的是“何尊”这件青铜器,上面刻有“宅兹中国”四个字,这是“中国”一词的最早出处。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这个词是祖先们用智慧和心血一点一滴创造出来的。接着读下去,元代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的故事也深深打动了我。梅瓶上那幅生动的画面,让我仿佛能看见月光下,萧何焦急地追赶韩信的身影,那份对人才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执着追求令我感动不已。 除了这些精美的文物,书中还介绍了很多现代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活动,都融入了古代文物元素。如2022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造型的灵感,就来自“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而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的设计则借鉴了传统文化符号“如意”。这不仅仅是创意的碰撞,更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读完这本书,我下定决心,以后再去博物馆时,一定会更加用心地去观察每一件文物,去感受它们背后的温度和故事,让祖先的智慧与精神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指导老师 江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