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
□刘 婉 吴晓霞
春风拂面纸鸢舞,非遗文化润童心。3月28日,合肥市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云谷路小学(以下简称云谷路小学)的操场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当《蜀戏·瞬息风华》的变脸绝技遇上稚嫩的播种小手,当青团制作的清甜香气混合着泥土芬芳,“春耕雅韵·非遗传承”春季云耕节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中拉开帷幕。当非遗遇上春耕,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让我们一起去云谷路小学寻找答案。
非遗与春耕对话
活动伊始,开场舞《春启新韶》率先登场。舞者们用灵动的舞姿演绎春日生机,唤醒非遗与劳动的文化记忆。随后,诗歌朗诵与歌声交织的《劳动韵·非遗韵》,带领大家穿越千年,探寻劳动智慧与非遗技艺交织的情感脉络。在“继农魂·非遗传薪礼”环节,内画和风筝协会的两位非遗传承老师给三、四年级各班学生代表颁发种子,劳动的种子代代传,非遗的智慧星火相承。
“看!祥龙的眼睛会说话!”在同学们惊喜的欢呼声中,由师生共同舞动的祥龙腾跃而起。红黄相间的龙身蜿蜒翻腾,与澄澈天空中扶摇直上的纸鸢遥相呼应。这场名为《龙舞鸢翔·耕颂春声》的表演,将传统舞龙与现代街舞元素融合,为春耕节增添了一抹亮色,引得现场掌声雷动。
“本次活动将播种与非遗文化相结合,意义重大。希望同学们通过劳动实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绽美少年’。”合肥市青年路小学党总支书记徐翠银的温暖寄语将仪式推向高潮。
劳动中的文化感悟
仪式结束后,三、四年级学生在班主任、当堂课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云耕课堂”进行播种。此前,他们已通过劳动课、家长义工指导,掌握了播种知识。现场,大家热情高涨,小心翼翼地将种子埋入泥土,播下希望的种子。
四(2)班学生张亦芃正忙得不亦乐乎,他为此次活动准备的是花生种子,只见他小心翼翼地用铲子挖出小坑,将花生种子轻轻放入,再覆上一层薄土。“这次播种让我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也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我会好好照顾这些种子,期待它们发芽长大!”张亦芃说。
三(4)班学生音梓晨同学是这次春耕节的小小“农艺专家”。在活动前的班会上,她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深入讨论了不同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并认真记录要点。“播种的是希望,收获的是快乐,希望能种子稳稳地扎根,吸收足够的养分,长成最茁壮的植株!”
而同班的陈可嘉则表示,自己之前对播种并不熟练,但为了这次活动,特意回家查阅了相关资料,学习了种植知识。“我知道了播种时要控制深度,浇水要适量,还要注意土壤的松软度。”陈可嘉说。
指尖上的文化传承
除此之外,学校还精心设计了非遗游园活动。一、二年级各班精心布置非遗展台,同时邀请合肥市文化馆十位非遗传承人现场互动,传授技艺。剪纸、糖画、内画等十九个非遗体验项目吸引了全校学生踊跃参与。
在庐州木版水印展台前,省级传承人王泽龙老师手持木版,详细讲解从选材、雕刻到印刷的每一道工序,展示非遗魅力。“木版水印不仅是技艺,更是文化传承,每块木板都承载了历史记忆。”王泽龙老师一边介绍,一边鼓励学生们亲手尝试,感受木板与纸张的奇妙互动。
而在剪纸展台前,青年非遗工作者丁健老师手持剪刀,指尖灵动,将红纸剪成栩栩如生的图案,引得学生们赞叹。丁健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剪纸的历史与意义,同时鼓励学生们动手尝试,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合肥市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云谷路小学执行校长徐来燕称,学生是文化根脉的守护者,学校将非遗主题融入全年“四周五节”活动,让学生们在劳动中领悟创造幸福的意义,成为非遗传承的实践者,并于动手体验中点亮非遗文化明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新的光彩。

春耕播种

节目表演

与非遗传承人互动

节目表演

游园体验

非遗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