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真奇妙
海洋生物御敌术
想象一下,变色龙瞬间融入环境,仿佛穿上了隐形斗篷;乌贼喷出墨汁,制造混乱逃脱天敌的追捕;而弱小的羚羊,则以惊人的速度上演生死时速……这些神奇的防御策略,不仅是大自然的智慧展现,也是生命进化的奇妙篇章。今天就跟随小米姐姐去探索一些海洋生物的神奇御敌之术吧!

“断腕”自保的海蛇尾
这种生活在西太平洋的海蛇尾有5条“尾巴”,这些“尾巴”其实是海蛇尾的腕。它在受到攻击或感到有危险时,会将部分腕甚至整个腕断掉,以吸引天敌的注意力,趁机逃脱。不过,海蛇尾失去的腕可以再生。

用气泡制成“子弹”的枪虾
来看看这位自带武器的威武朋友。它叫枪虾,名字简直是量身定做的,其最明显的特征是两只不对称的螯(áo)。其中那只大得不成比例的螯是它们的致命武器,可以利用气泡作为“子弹”,击晕甚至杀死敌人或猎物。这致命一击产生的声音可以达到210分贝,比真实的枪声(平均约为150分贝)还要响亮。
枪虾的大螯有一部分不能移动,上面具有一个空穴;大螯另一部分具有一个可移动的、刚好能插入空穴的“活塞”。这只巨螯的“肌肉”强壮有力,当“活塞”合上的时候,从空穴中挤出来的水柱速度可达每秒32米。这一速度非常之快,可以形成比饱和蒸汽压更低的压力。在如此的低压之下,水中会产生微小的气泡,当压力重新上升的时候,气泡随之破裂。

逃到飞起的鱼
鱼儿在水中如果遇到敌人都是尽力快速游动逃走,可你见过逃到飞起的鱼吗?飞鱼长相奇特,胸鳍(qí)特别发达,像鸟类的翅膀一样。长长的胸鳍可一直延伸到尾部。凭借流线型的优美体型,飞鱼可以在海中以每秒10米的速度高速运动。它能跃出水面几米,并在空中停留40多秒。当遭到敌害威胁,或者受到轮船惊吓时,飞鱼才会快速游动助跑,然后冲出水面,用胸鳍做一段滑翔,飞鱼摆动的尾部为其滑翔提供动力。

用黏液“恶心”敌人的盲鳗
盲鳗的体型细长如蛇,无鳞片覆盖,体长一般在50厘米左右,最长的可达1.26米,最小的品种则不超过4厘米。它们大多生活在100米以下的深海中,由于环境黑暗,眼睛已经退化,主要依赖触须和嗅觉来感知周围环境。盲鳗的身体构造十分特殊,它们没有上下颌,而是拥有一个吸盘般的嘴巴和锋利的牙齿,这使得它们能够轻松吸附在其他鱼类身上,甚至钻进对方体内寄生。
然而,盲鳗最令人称奇的,还是它们那能够“恶心”敌人的黏液。盲鳗的身体两侧布满了上百个黏液腺,一旦感受到威胁,它们就会迅速分泌出大量的黏液。这种粘液遇水后会迅速膨胀,呈稠密的网状结构,将周围的空间迅速填满。这张黏液网不仅具有强大的黏性,能够牢牢粘住捕食者,还含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可以堵塞捕食者的鳃部,导致其窒息而亡。
盲鳗的这种黏液防御机制,让它们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也能够从容应对。例如,当鲨鱼试图捕食盲鳗时,往往会被盲鳗的黏液所恶心到,不得不松口呕吐,甚至抽搐后退。

“海中变色龙”
海参是个神奇的物种,距今已有6亿多年历史,它诞生于前寒武纪时代,被誉为“海洋活化石”。海参就像海中的变色龙一样,能随着居住环境而变化体色。

生活在岩礁附近的海参,为棕色或淡蓝色。居住在海藻、海草中的海参则为绿色。海参这种体色变化可以有效地躲避天敌的伤害。

变色伪装的蓝环章鱼
蓝环章鱼因身体上鲜艳的蓝环而得名。它会变色伪装在潮间带海域,体表本为黄褐色,遇到危险时,身体上深色的环就会发出耀眼的蓝光。别看它个头小,分泌的毒液却足以在一次啮咬中就夺人性命,是已知的剧毒海洋生物之一,更可怕的是,目前尚无解毒剂。
综合整理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