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球 为什么要写日记 疫情下的赞歌
03版:成长巧克力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243期  总第20期  2021年03月08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43期  下一期
疫情下的赞歌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1-03-10

疫情下的赞歌
□芜湖市龙湖中心小学  王  亮
“同学们,请大家排好队伍,一个一个测量体温后再进班级。”望着教室外排队等待测体温的学生,我思绪万千,这一幕是多么的熟悉,2003年“非典”爆发的那年,我也是名小学生,那一年,我十二岁。
遥想当年,那时的我还小,并不懂什么是“非典”,只是每天电视里都在播放“非典”的相关新闻,觉得这应该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不过“非典”的到来,好像并没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太多的影响,印象中,除了每天学校都会消毒以及测量体温之外,好像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变化了。现在想来,这看似没有什么变化的背后,却隐藏着很多不平凡的故事。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涌现出了很多如钟南山院士般的英雄人物,虽然“非典”已经过去了17年,但是他们的事迹不应被人忘记。例如“非典”时期牺牲的第一位医生邓练贤,除夕当晚还没有陪家人过好春节,就被医院叫去抢救病人,在治疗非典病人的过程中不幸被感染。即使在病床上,他仍然牵挂同事以及疫情,最终因病情恶化永远离开了我们。又如生前留下“这里危险,让我来”这句话的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她冲锋在抗击“非典”的最前沿,无私无畏,虽然她牺牲了,但是她的精神永远照耀着我们。
当年,作为小学生的我还懵懂无知,并不能体会当时疫情的严重,也不能体会那些奋斗在抗疫第一线工作人员以及老师们的艰辛,但是在17年后的今天,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今天,我感受到了。
此刻的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能深刻感受到当时的老师们对我们的关心,他们为了我们健康成长,每天早早地到学校,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状况,给我们普及卫生知识、防疫知识;我也感受到了医护工作人员的伟大。透过去年疫情下医护人员前赴后继赶往武汉的镜头,我的脑海中也浮现出当年的抗击“非典”战场上,广大医护人员不畏病魔,勇往直前的画面,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用爱架起了生命的桥梁,谱写出一曲曲救死扶伤的赞歌。
此时我的学生们正在经历和我当年相似的疫情,这对于他们而言,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不过正如当年十二岁的我一样,现在的他们还懵懵懂懂,不知道害怕,也不知道担心,因为有人替他们害怕和担心,也有人想方设法去保护他们。多年过去,等他们长大了,我想他们应该也会记起,曾经有那么多英雄在背后默默地保护他们,守望他们。
十二岁那年,我们战胜了非典,我相信今天我们同样可以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无情人有情,在这特殊的时期,每个人的坚守都是对战胜疫情的帮助,向至今仍在抗疫第一线的战士们致敬!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90241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