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菇”事
想象一下,那些餐桌上美味的平菇、香菇,竟然是从一个个菌包里长出来的,是不是觉得既神奇又有趣呢!带着这份期待,近日,合肥市跃进小学、合肥市南门小学上城国际分校10余名本报学生记者有幸走进了合肥立新菌种场培训学校,踏上了一次有趣的“蘑”幻之旅,探究了奇妙的“菇”事。现在,就跟随小J姐姐一起揭开这菌菇世界的神秘面纱吧!
□主办单位 安徽青年报社
参与学校 合肥市跃进小学
合肥市南门小学上城国际分校
黄世凤 朱惠惠
学生记者 王柃熙 谢宜可 吴奕彬 王一诺
彭睿琦 郑雅欣等
“菇”事开讲
一走进立新菌种场培训学校,学生记者就被整洁、宽敞的种植架所吸引,一排排菌包整齐排列,仿佛是在热烈欢迎大家。这时,一位亲切又知识渊博的“80后”新农人沈静阿姨迎面走来,在三楼会议室,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学生记者们开启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蘑菇科普小课堂。
“同学们,你们知道蘑菇是怎么长出来的吗?”沈阿姨开始娓娓道来,从蘑菇的生长条件、原材料选用,到菌种制作,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科学与奥秘,听着沈阿姨的介绍,学生记者们仿佛走进了一个奇妙的微观世界。“同学们,你们看这些菌包,它们就像是蘑菇的‘小房子’,里面藏着菌丝,这些菌丝就是蘑菇的生命之源哦!”随着沈阿姨的讲解,学生记者好奇地凑近观察,不禁感叹生命的奇迹。
接着,沈阿姨带着大家来到了一楼展厅,在这里各式各样的菌类琳琅满目,有胖乎乎的香菇,有色彩斑斓的彩菇,还有灵芝、猴头菇这些“菌界明星”等,让学生记者大开眼界。沈阿姨还告诉大家,不同的菌类有着不同的食用功效,比如灵芝可以平压降糖、补血养颜,猴头菇则能养护肠胃,学生记者受益匪浅,朱恩蒙就说:“今天我对蘑菇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原来蘑菇的世界这么神奇!”
与“菌”相遇
在科普小课堂之后,学生记者跟随沈阿姨,探访了学员是如何精心调配原材料,如何制作菌种的,沈阿姨介绍说:“立新菌种场培训学校自成立以来,已免费举办了多次食用菌学习班,培训学员超过6万人,学校会根据每位学员的特点,探索出一套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法,带领了无数人脱贫致富……”听到这学生记者刘瑞鑫不禁竖起大拇指。
随后,大家来到了菌菇种植大棚,沈阿姨详细地向学生记者介绍了不同菌菇的生长环境,以及它们的长势和生长周期。学生记者们听得津津有味,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当得知这些菌包,都是用废弃的秸秆、棉籽壳、玉米芯等制成时,学生记者颜依一感慨说:“原本被视为废弃物的秸秆,如今却变成了培育菌菇的宝贵资料,这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还减少了环境的污染,为这里的科研人员点赞!”
最后,沈阿姨还示范了平菇的采摘技巧,学生记者跃跃欲试,纷纷上前尝试采摘,在沈阿姨的耐心指导下,大家很快就掌握了技巧,采下了一朵朵鲜嫩的平菇。看着手中的平菇,学生记者感慨万千。黄懿宸说:“真的非常感谢这里的每一个人,让蘑菇的种植变得更加高效、环保和可持续,也让我们能吃上各种美味的菌菇。”“今天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体会到了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相信,会有更多像立新菌种场培训学校这样的农业科技企业涌现出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惊喜和美好!”盛欣彤这样说。
合肥市跃进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刘 莉: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增长了见识,更为学生们积累了丰富的课外知识,提高新闻写作和采访能力,培养了他们在劳动实践活动中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合肥市南门小学上城国际分校校长 王 艳:从科普讲座,到实地参观、现场亲手采摘菌菇,学生们在放松愉悦的活动中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情感,也在心中种下了科普的种子,我们期待家校社一起努力,为实现教育强国的梦想同心向上。

收获的喜悦

菌菇科普小课堂

采摘平菇演示

认真听讲的学生记者

活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