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那年12岁 记忆里的秋天 □六安市解放路第三小学 叶守群 秋风习习的午后,和十二岁的侄儿惬意地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姑姑,你十二岁时是什么样的?那时候的秋天是什么样的?”他突然问我。 “十二岁啊……”已经二十多年了,那是很遥远的记忆了。 十二岁的秋天是金色的。农村秋天的田野上,放眼望去,成熟的稻子金灿灿的一片,在秋风里荡漾着金色的波浪。打谷场上也是金色的,晾晒着的谷粒,满载着人们丰收的喜悦,那时候的空气仿佛都是愉悦的。林间金黄色的落叶,是农家烧火做饭最好的燃料,周末时,我们约上小伙伴一起捡落叶,也是极有趣的。 十二岁的秋天也是美味的。那时候的孩子没有零食,我们从夏末就开始期待秋天的到来,因为秋天的田野和山林都有很多美味在等着我们。地里的芋头和花生都可以收获了,当我们用锄头挖开泥土,拔出藏在地下的芋头和花生时,别提有多高兴了。洗净的芋头放在灶膛里,一顿饭的功夫就能闻到香甜的气味,要是谁家炒了花生,那真是可以用“香飘十里”来形容,但是现在买来的花生怎么吃,都不是记忆里的那种味道。秋天的山林里还有另一种美味——小毛栗,跟板栗差不多,不过比板栗要小一些,圆圆的小刺球,剥开外壳,露出里面白嫩的果实,吃起来甜丝丝的。小伙伴们总是结伴挎着篮子带着剪刀一起到山上打毛栗。细细想来,我已经很多年没有打过毛栗了,但小伙伴们满载而归时的笑脸仍是那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那时的秋天还是辛劳的。十二岁的我们,早已成为父母的得力小帮手。记得那时,每天下午放学后,写完作业的我,总要挎着篮子到地里打猪草或者到菜园里拔几棵青菜,然后拿到河边洗净。那时的河水很干净,但也很凉,深秋时节洗完菜后,我的手早已冻得通红。每逢稻谷收割父母在田间劳作时,午饭和晚饭就由我来负责,能在父母回来时吃上热乎乎的饭菜,我感觉自己长大了,这是件很值得骄傲的事!现在想来,我那时小小的辛劳跟父母的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他们才是最辛苦的人。 十二岁的秋天更是快乐的。秋天的风那么凉爽,孩子们可以在田间地头自由奔跑,一路欢声笑语。秋天有那么多美味等着我们去收获,能吃到这些香甜的食物,总是让人很满足。作为父母的小帮手,能够分担父母肩上的重担,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回想起来,十二岁的秋天真是多姿多彩啊!记忆中的秋天是那么美好,让人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