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闹元宵
01版:封面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242期  总第20期  2021年03月0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42期  下一期
童趣闹元宵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1-03-03

童趣闹元宵
□刘  婉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是新年之后的又一个重要节日。在刚刚过去的元宵节,大家都是怎么庆祝的呢?为了让同学们体验、感受、熟悉传统节日,进而尊重我们的民间风俗习惯,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本刊开展了“欢乐闹元宵,情系传统文化”活动,学生记者们纷纷化身“传承人”,亲身体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非凡魅力,为保护和传承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么元宵节都有哪些传统习俗呢?下面跟着小J姐姐一起来看下吧!

欢天喜地话元宵
元宵节,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舞狮子等传统习俗延绵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那关于元宵节的起源和习俗,大家知道多少呢?听,我们的学生记者为大家娓娓道来。
“因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又称‘夜’为‘宵’,所以将正月十五定名为‘元宵节’,其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长丰县实验小学五(2)班的闫子怡同学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颇有研究,“旧时人们为了驱逐黑暗带来的恐惧感,所以赋予了灯笼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后来能工巧匠做出了多种花灯,花灯也渐渐有了祈愿顺利、辟邪平安等各种寓意,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成了元宵节的必备项目,元宵灯会也成了元宵节时的主要活动。”
灵璧县灵西中心学校六(2)班的余雨橙同学非常自豪地讲道:“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元宵节,虽然民俗习惯一直在演化,但所承载着的团圆、和睦、幸福的主旨亘古未变,在2008年6月,元宵节成功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文化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我们不仅可以在火树银花的繁华里,体悟对于岁月的慨叹和亲情的牵挂,也可以在古人灿若星辰的诗词歌赋里,梦回灿烂的月圆之夜,再现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

阖家团圆吃元宵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元宵、汤圆象征阖家团圆,意味着新的一年阖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它们成为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备佳品。
天长市第一小学永福路校区六(3)班的焦迎琪就有着超强的动手能力,她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用两手的手心将糯米面来回揉搓,搓圆之后,再用指肚按一个窝,在窝中放入黑芝麻馅,再揉搓圆,一个穿着彩色外衣,包裹着黑色芝麻馅的汤圆就成型了。焦迎琪边搓边感慨:“汤圆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我们和家人在一起做汤圆、品汤圆时,分享着团圆的味道和家庭的欢乐,我们一起度过这特别的节日,便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
长丰县实验小学四(1)班的耿晴康同学赏完花灯回家,奶奶为家里每人准备一碗美味的汤圆。看着和月亮一般又大又圆的汤圆,他轻轻地咬上一口,又软又黏,而且里面还会流出浓浓的黑芝麻,真是甜在嘴里,幸福到心里。“吃了汤圆,我们家这一年都是圆圆满满的。”奶奶一边盛汤圆,一边念叨着,“花好月圆甜汤圆,疫情过去都平安。”奶奶说得多好啊,在过去的一年里由于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我们的生活有点苦,待疫情过去,剩下的日子都是甜甜的,像圆圆的汤圆一样甜。

一碗元宵,盛满一份原汁原味的情感;一碗汤圆,皆是一份良善美好的祝愿。无论元宵还是汤圆,都寄托着人们对国泰民安、举家团圆的美好期盼。

 

奇思妙想贺元宵
花灯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元素,很多地方都有元宵节放花灯的习俗,多种多样的花灯让人目不暇接。早在寒假时期,学生记者们就利用假期积极准备,不仅制作出创意的花灯,还有精美的手抄报,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庆贺着元宵佳节。
砀山县砀城第一小学的同学们绘制了精美的手抄报,每一张小报都体现了大家对元宵节的认识和理解,元宵节讲究的就是一个“闹”字,庆元宵、闹元宵,让元宵节过得热热闹闹丰富多彩。


天长市第一小学永福路校区四(4)班的唐煜轩和周煜皓两位同学和班级的小伙伴们一起为元宵节制作花灯忙得热火朝天,“我们分工明确,有的在搭灯笼架,有的在灯笼上贴剪纸,还有的在帮忙传递工具,大家一起合作制作出的精美灯笼,一定要拍照留住这美好的瞬间。”唐煜轩说。“不仅如此,在琳琅满目的花灯下,还挂有色彩各异的字谜条,接着迎来最精彩的时刻——猜字谜游戏。”周煜皓补充道。
在元宵节这一传统佳节里,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了集体活动的快乐,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让他们进一步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青少年学子来说,这是一次宝贵的实践经历,是一次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也会让他们今后更加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热爱国家。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90241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