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 脱贫路
02版:飘扬的红领巾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236期  总第20期  2020年12月14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36期  下一期
乘风破浪 脱贫路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0-12-16

上接第一版》》
在高潮村,自己打工学技术、办家庭农场、带动其他贫困群众就业的薛荣,是远近闻名的脱贫“励志姐”。几年前,薛荣的爱人意外去世。面对上有公婆下有孩子的家境,薛荣决定挑起家庭的重担。在邻居介绍下,薛荣来到了镇上乐农瓜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打工,学会了一些瓜果蔬菜种植技术。2014年底,她通过向亲戚借款、扶贫小额金融贷款,办起了薛荣种植家庭农场,种植瓜果蔬菜。如今,薛荣早已光荣脱贫,她还积极带动十余名贫困户在农场就业,人均年工资15000元左右,切实增加了贫困户家庭收入,夯实了扶贫成效。2020年1月7日,省委书记李锦斌调研参观了薛荣家庭农场,为薛荣在逆境中顽强抗争的不屈精神和西卅店镇党员干部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点赞”。
面对学生记者的提问,她感慨地说道,“能过上如今的好日子,靠的是党和政府的帮助,做人不能忘本,帮助更多人一起脱贫致富是我的心愿,而我也会一直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小蘑菇撑起致富伞
走访的最后一站,学生记者来到了安徽众兴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就业扶贫车间,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学生记者一行有幸走进了15和16号双孢菇生产车间。
进入车间,只见工人们穿着全套的无菌服在紧张地忙碌着,6层的架子上长满了白白胖胖可爱的双孢菇,看起来像小朋友喜欢吃的巧克力。学生记者这里看看,那里走走,感觉像走进了“大观园”。“阿姨,这个蘑菇能长几茬呢?你们一天可以采几篮蘑菇啊?”“双孢菇可以长三茬,少的时候能采十几篮,多的时候能采二三十篮呢!”
参观完毕,学生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众兴菌业是一家专门从事食用菌研发、生产、销售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该项目2018年1月动工建设,2019年9月正式投产,共有车间72个,带动了600~800人就业,日产60吨,年产2万吨菌菇,消化小麦秸秆15万吨,带动西卅店镇高潮、幸福、陈庄等三个贫困村配套建设一个大型秸秆收储中心,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约100万元,同时能带动全县三分之一的乡镇实现秸秆综合利用。该项目是西卅店镇就业扶贫车间,已带动95个贫困人口就业。

我为美好家乡代言
美好难忘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但活动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永远留在了学生记者的心里,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他们的文字一起去看看吧!
定远县城北小学五(1)班  俞淑文:此行我看到了科技的神奇,为脱贫户们脱贫致富感到由衷的高兴。我希望全国的脱贫户们将来能过得更好,全民一起奔向小康!我也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也要用科学技术给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给大家创造更好的生活!
定远县新区实验小学六(1)班  江莲衣:此次采访活动我最有感触的是脱贫户薛荣,薛阿姨从困境中奋起,不向命运低头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她的故事也深深地打动了我,给了我不少启发,让我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定远县建设小学五(3)班  陆星辰:无论个人、社会,还是我们的国家都在努力,都在奋斗,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的关键。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也要学习他们的脱贫攻坚的奋斗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定远县民族小学五(3)班  成俊旭:愉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采风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倪阿姨的话一直萦绕在我耳边,“有国家的经济政策保驾护航,我们西卅店镇现代产业园才能带着当地贫困户走出了这条经济致富的新路,让他们都能拥抱小康生活!”

 


学生记者在双孢菇生产车间


学生记者采访高潮村党总支书记


学生记者采访脱贫户薛荣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90241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