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 脱贫路
01版:封面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236期  总第20期  2020年12月14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36期  下一期
乘风破浪 脱贫路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0-12-16

记录脱贫攻坚
    拥抱小康生活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追求梦想、奔向小康的道路上,总有一些故事和瞬间让人铭记和感动,这些生活中的幸福瞬间和奋斗故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好注解。“你的小生活,都是值得记录的大事件。”据此,安徽青年报社、安徽省学生通讯社决定在全省开展“记录脱贫攻坚 拥抱小康生活”学生记者主题系列采访活动。
□郑培进  周  靖
  郑晓娣  吴  琼 
  主办单位  安徽青年报社
            中共定远县委宣传部
            定远县教育体育局  
            定远县西卅店镇人民政府
  参与学校  定远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定远县新区实验小学
            定远县城北小学
            定远县建设小学
            定远县民族小学
            定远县职工子弟小学
            定远县永康小学教育集团
            定远县炉桥镇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定远县炉桥镇第二小学教育集团
  学生记者  宋子墨  杨子晨  尹  畅  张妙可
            成俊旭  单之浩等


地处江淮分水岭脊背的定远县曾是安徽省级贫困县,针对定远是农业大县,种植业、养殖业基础好、发展势头强劲的实际,该县因势利导,大力实施种养业扶贫项目,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2019年4月,定远县顺利退出贫困县行列。
12月2日下午,来自定远县实验小学、定远县城北小学等9所学校的22名本报学生记者代表走进安徽滁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地走访了安徽农业大学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安徽东方金桥种苗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众兴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就业扶贫车间,面对面采访西卅店镇高潮村党总支书记倪美菊、2019年滁州市“十佳脱贫户”薛荣,亲眼见证定远扶贫的努力成果,感受乘风破浪脱贫的独特魅力。

 

科技扶贫来助力
活动的第一站,学生记者代表们来到了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在试验站的工作人员孟祝博士的介绍下,学生记者了解到试验站现在下设草牧业、水稻、小麦、杂粮、猪禽、蔬菜、水产、果树、花卉苗木九个产业联盟。
随后,孟博士带领学生记者实地走访了果树、水稻、草牧业和蔬菜产业联盟试验基地。在果树联盟示范基地,大家见到了今年种植的二十多个桃树品种,孟博士告诉大家树种在试验站实验完毕后,会将最适合定远地区生长的品种推荐给农户,并提供种植技术,以达到产业更高值。在水稻试验区,学生记者们看到了一大块的“回字形”试验田,忍不住问道,“孟博士,这块试验田种植的是什么啊?”“这个就是我们的稻虾共生田啦,小龙虾平均亩产200斤左右,水稻平均亩产1000斤左右,亩均纯收益2600元左右,等于单份土地获得了双份收获。”
来到草牧业联盟示范基地,看着各色各样的小羊,学生记者们已经激动得控制不住自己的手和脚了。“孟博士,这个羊是什么品种的啊?我们试验站现在有多少个品种的羊呢?”“孟博士,这个羊圈就是刚才你介绍的标准化生产体系中的一环吗?”“孟博士,我们的羊是培育好了就免费送给农户吗?”“孟博士,我们示范基地是怎样将脱贫工作落到实处的呢?”……
“同学们问的每一个问题都非常好,目前全国有70多个山羊品种,我们试验站已经引进了50多种,我们基地还是全国有名的‘智慧羊舍’,整体可以移动,不仅不破坏农田,还可以自然放牧。项目主要通过‘试验站+公司+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输出优质种羊和养殖技术,带动周边企业发展、农户和贫困户增收。2020年我们已经为14户农户送去了77头羊,并提供全套的养殖技术。现在九个产业联盟服务新型经营主体101家,三年来企业开展产业和科技扶贫,共计帮扶贫困户182户,245人,人均年收入40000元。”
听完孟博士的讲解,学生记者纷纷感叹,“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啊!真的太神奇了!”

乡村振兴“排头兵”
依依不舍地挥别小羊,学生记者们来到此行的第二站:安徽东方金桥种苗科技有限公司。东方金桥主要从事植物种苗的生产,后期致力于创新平台及文化旅游平台的建设,项目建成后可起到带动地方相关产业发展,提高项目区单位面积收益,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走进育种基地,学生记者了解到了植物培育主要有三个过程:实验室(生根)→温室(培育)→大棚(生长)。在实验室里,小苗们被分装到有营养液的小瓶子里,然后整齐地放到温室内的架子上。温室里可以调节温度和湿度,夏天还可以遮阳,每层隔板下都会有用于模拟太阳光的植物灯,让植物生长得更好。并且这些灯是24小时开着的,一直到它们生长到可以适应大棚环境才会被移出实验室。
学生记者在东方金桥参观采访时,西卅店镇高潮村的党总支书记倪美菊也来到了现场。学生记者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倪阿姨,在带动贫户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倪阿姨,产业进驻后我们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同学们,你们今天来到我们这里,是不是觉得大开眼界?其实呀,在2015年前,高潮村是非常贫穷的,这几年通过政府的扶持和产业的进驻,高潮村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地流转的资金返给农户的同时还能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像东方金桥这样的产业在高潮村还有很多,他们都是带动村民致富的‘排头兵’啊。”

昔日贫困户 今日“励志姐”
“薛阿姨,我是来自实验小学的李沐白,请问您是怎么实现脱贫致富的,脱贫后你最大的感想是什么?”在东方金桥参观完毕,学生记者一行还有幸采访到了2019年“滁州十大脱贫户”薛荣。

学生记者学习育苗育种知识


学生记者在草牧业联盟示范基地


学生记者听孟博士讲解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90241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