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脱贫攻坚
拥抱小康生活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追求梦想、奔向小康的道路上,总有一些故事和瞬间让人铭记和感动,这些生活中的幸福瞬间和奋斗故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好注解。“你的小生活,都是值得记录的大事件。”据此,安徽青年报社、安徽省学生通讯社决定在全省开展“记录脱贫攻坚 拥抱小康生活”学生记者主题系列采访活动。

奶香“牛”壮奔小康
□胡玮玥 刘 丽
主办单位 安徽青年报社
团六安市裕安区委员会
六安市裕安区三里岗小学
参与学校 六安市裕安区三里岗小学
学生记者 杨盎然 陈东旭 管淑婷
熊煜晨 卢欣冉等
“记录脱贫攻坚 拥抱小康生活”,本报学生记者主题系列采访活动继续进行。11月24日下午,本报学生记者代表走进六安市裕安区顺河镇,实地参观安徽华好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牛奶生产厂区、奶牛养殖区、饲料仓库等,聆听专业人士的解说,了解新型农业发展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采访该公司办公室工作人员张德全及奶牛场场长沙开友,了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趋势,看企业如何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安置农民就业,带动增收脱贫。

生态养殖育醇香
安徽华好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位于六安市裕安区顺河镇,是一家集牧草种植、奶牛饲养、乳品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养殖企业,是安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学生记者走进会议厅,工作人员立刻为大家倒上温热香浓的牛奶。“哇!好香啊。”“好像和平时喝的牛奶不太一样呢!”学生记者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着。六(1)班的杨盎然端着牛奶杯轻闻,一股浓浓的奶香涌入心头,不禁感慨:“这牛奶为什么这么香啊!”该公司办公室工作人员张德全笑着向大家介绍:“这可是刚挤出来的牛奶哦!无任何添加成分!保证奶质的关键,就是我们场区的构树田。现在奶牛吃的饲料里就加入了构树成分,构树富含植物粗蛋白,是上好的奶牛精饲料。场区所种的构树是经过太空搭载育种的杂交构树,相比于野生构树更易种植,产量更大,奶牛产奶量也更多。”
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小记者们穿上防护服进入场区参观。看到生态养殖基地设有牛棚、挤奶大厅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并配备国际先进的智能化挤奶设备,学生记者们兴奋极了:“原来现在早已不是人工挤奶啦,而是用机器吸奶。”“对啊,一切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那这里一共有多少奶牛呢?”张德全为学生记者们解答:“公司目前养殖区存栏奶牛2000头,年产鲜奶7800多吨,年产值4000万元。先后被授予“国家农业部示范养殖场”、全国“十佳奶牛场”、全国“牧草综合管理A类牧场”等荣誉称号。
进入饲料库,一股芳草的清香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一摞摞五六米高的饲料堆,六(1)班的陈东旭问道:“叔叔,饲料好香啊,这是用什么制作的呢?”奶牛场场长沙开友介绍:“这些饲料都是周围村民种的麦子和玉米秆子制作的,趁着麦子和玉米秆子散发清香时收割,制成饲料,吃了这种饲料的奶牛,产出的牛奶会分外的香甜。而奶牛产出的粪便经过处理转化为肥料,再浇灌到麦地和玉米地里,成为一个生态循环的过程,十分环保高效。”

多种模式助脱贫
安徽华好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从2016年5月开始,依据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扶贫工作。通过流转土地+吸收用工带动贫困户脱贫。截至目前,流转土地面积6800亩;吸收剩余劳动力200多人,每年贫困户户均租金收入2000多元。
来到饲料种植区,一亩亩绿油油的构树田看上去十分壮观。六(4)班的熊煜晨问道:“请问,公司发展的那么好,对周边的贫困人员怎样帮扶的呢?”张德全告诉大家:“这里都是从百姓那里租赁的闲置土地,一亩地可得820元租金,现总流转土地面积达6800亩。同时,我们也为附近的贫困户提供岗位就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那有没有工作相对困难的人呢?”张德全解释道:“对于因特殊原因而失业,工作相对困难的人,我们会提供一些轻便的工作,有多种岗位条件可选择。”
学生记者们听完,由衷感叹:“这是真心帮扶解民困啊!那些贫困户靠自己的双手就可以奔小康啦!”

携手共奔小康路
安徽华好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以高于当地常规种植业收入的价格流转土地,发挥了土地资源的集约优势,真正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安置了一大批失地农民就业,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因扶贫工作的突出贡献,公司被评为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公司总经理陆大好多年来资助近十名贫困大学生就读,并坚持每年春节前与十里岗村几位农民企业家,为八十岁以上老人送慰问金一千元。公司不断加强扶贫攻坚的力度,充分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带领广大群众携手共奔小康路。
六(1)班 陈东旭:这次采访后,我心中十分震撼:“保护环境、企业有责”,安徽华好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用行动践行着他对资源的再利用,对环境的保护。“萤火之光、温暖他人”,他们用实际行动在脱贫攻坚中贡献着力量。
六(1)班 杨盎然:看着许多工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这都是企业帮扶的力量。回校的路上,我心中难以平静:在追求梦想,奔向小康的道路上,总有一些故事让我们感动、值得我们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