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红色记忆 弘扬爱国精神
01版:封面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209期  总第20期  2020年03月3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9期  下一期
重温红色记忆 弘扬爱国精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20-03-31

重温红色记忆 弘扬爱国精神
定远县举办大型学生记者主题采风活动
主办单位  安徽青年报社
          定远县委宣传部
          定远县教育体育局
          共青团定远县委员会
参与学校  定远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定远县新区实验小学
          定远县城北小学
          定远县职工子弟小学
          定远县建设小学
          定远县民族小学
          定远县第一初中
          定远县第二初中
          定远县第三初中
□小  J   郑晓娣  郑培进
学生记者  冯  博  成俊旭
          童  桦  唐  羽等


重温红色记忆,弘扬爱国精神。12月7日,定远县红领巾学生记者主题实践活动拉开序幕。一天的时间里,28名学生记者代表,实地走访定远县藕塘烈士陵园、中原局第三次会议旧址、王小庙无名烈士陵园、包青天廉政文化公园等地,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相关活动。

红色之旅第一站  定远县藕塘烈士陵园
一路乘车,学生记者一行来到了定远县藕塘烈士陵园。
学生记者王兰芷,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纪念馆,战斗英雄的雕塑以及一些泛黄发白的军服展品令她印象深刻:“虽然大多数的物品已经染上了岁月的痕迹,但不正是经历过它们那个年代才有了今天这幸福安宁的生活吗?”
和王兰芷一样,在藕塘烈士陵园,学生记者们沿着序厅、曲阳星火厅、抗日烽火厅、津浦路西三年游击战争厅、将星风采厅、思源厅、缅怀厅、战地黄花分外香厅等依次参观,认真品读着一件件有着珍贵历史的革命文物,重温了红色记忆,牢记着先烈们的牺牲与奉献,再次感受了传承至今的革命精神!


红色之旅第二站  中原局第三次会议旧址
1939年1月中共中央中原局成立。开国元勋刘少奇在藕塘地区主持召开了第三次中原局会议,会议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壮大新四军,巩固华中抗日根据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原局第三次会议旧址正是位于大桥镇三官村湾杨村民组。
感受了烈士陵园的庄严肃穆之后,学生记者一行乘车前往定远县大桥镇。
第二站,在中原局第三次会议旧址,计端妮和伙伴们一起簇拥着“明星馆长”杨为林爷爷,听他娓娓道来红色历史故事,致敬革命先烈!


红色之旅第三站  王小庙无名烈士陵园
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经历太多的生死离别。
王小庙无名烈士陵园安葬的是1944年11月至1945年5月期间新四军二师六旅、五旅、三旅等部将士。王小庙管理员朱世文伯伯介绍,当年战事吃紧,先后有700多位战士牺牲后被安葬在王小庙174座坟茔之中,由于天长日久,风雨侵蚀,木牌逐渐腐烂不见了,遂成了无名烈士墓群。
2012年,定远县政府先后投入了80多万元对王小庙无名烈士陵园进行了维修保护,将原来的174座土坟茔就地改造为卧式无名烈士墓碑,并将散落在全县11乡镇的496位无名烈士遗骨重新安葬于此。
学生记者们为无名烈士们的革命故事泪目,大家在烈士纪念碑下,依次敬队礼,向英雄们缅怀、致敬!
王博文:我们伫立,我们凝视,我们齐刷刷地举起右手向你们敬礼,我们发出了这个时代的最强音:烈士们,安息吧!我们将踏着你们的足迹,前进,前进,再前进!祖国的烈士们,再次向您敬礼!
杜梦杰:管理员突然问我们 :“你们知道这个纪念碑为什么17.4米高吗?” 我们回头看着纪念碑,都疑惑地摇了摇头。管理员说17.4米代表着174座无名烈士之墓。听了管理员的话,我们都恍然大悟,知道了这17.4米的真正意义。
闫伟祺:魂魄托日月,肝胆映河山,正气留千古,丹心照万年!英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将永远铭刻我们心中,与青山一样永远不老!

红色之旅第四站  包青天廉政文化园
新时代,新定远。下午4点,学生记者一行走进定远县包青天廉政文化公园——本次采风活动最后一站!
包公文化园由包拯县衙、包公文化馆、廉政文化馆等景点组成。
包公文化馆,展示包拯一生为官的刚正廉洁,多媒体和实景展示,生动地演绎了包拯的为人和秉性。
廉政文化馆,以历史进程中的廉政和腐败两线,以创意的空间构想,给人以教育和警示。“百莲图”打造大型清官人物动态画卷,动静结合,生动传神。现场,学生记者们感受到了反腐重器巨锤击败腐败之风的震撼。
文化园通过运用现代手法、园林语言、景观艺术等,使学生记者们在移步换景中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实景布局让人仿佛穿越千年,来到公明廉威的包拯面前,目睹这位令人敬仰的包公办案的风采。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种深厚的民族情感,是德育的永恒主题。对每一个华夏儿女来说,爱国是一堂必修课。在红色故土定远,有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昨日的定远,沉甸甸的历史为她涂抹了浓厚的革命氛围;今日的定远,整合红色旅游资源,以点串线,让革命遗址焕发新颜。
满满一天的行程结束,“有国才有家”这句话深深印刻在学生们的心灵深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90241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