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爱的教室 爱心呵护花满园 □霍邱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许红梅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新一轮的陪伴已走过了第五个年头。五十七个孩子,五十七朵花,娇艳地绽放在“放飞梦想”的园地里。 作为“园丁”,最欣慰的莫过于看见“花苗”茁壮成长,孕育花蕾,开出鲜花,芬芳四溢!然而,五年前的“花苗”,并非每一棵都根深杆壮叶茂,有的甚至有些“弱不禁风”。 张哲,一个精神头很足的小男孩,经常扑闪着大眼睛,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个聪明的孩子。课堂上也很活跃,可是一到语文测试的时候,总是拿不到理想的成绩,一连好几次都是这样。问问其他的老师,情况也差不多,我很纳闷。 此后,我就多留意了张哲的举动,没过多久,就看出了端倪。课堂上,张哲看起来能够跟着老师转动,其实他的思维在不停地跳跃,如果刚好和老师产生交集,就获得一部分知识,对于这时的提问,他就会主动举手,回答的也不错,给老师造成了误解——这个学生已经听懂了。其实,他只是“时机恰当”地表现了自己,并没有把知识完全掌握。在课外作业有了错误,面对老师解释原因时,张哲的小嘴巴开始滔滔不绝,什么“做作业时有人打扰”“家里灯不亮看不清”“是我妈妈告诉我这样的”等等,理直气壮,让人哭笑不得。难道是张哲不喜欢我的课,故意编这些理由?我找到了经常和张哲一起玩耍的同学,请他们说一说张哲课外的表现。 有的同学说:“他有时候说话可啰嗦了,还狡辩,不承认错误!” 也有的同学说:“他和我们玩就是三分钟热度,游戏刚开始,他又跑去干另外一件事,把我们落下了。” 看来,张哲并非不喜欢学习,只是有些习惯不太好,需要改正。 然而,一个孩子早期的习惯形成于家庭,如果想改掉不好的习惯,需要家庭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这也符合当下教育的规律。通过打电话我了解到,张哲的家长平日比较忙,疏于对孩子学习的关注。为了督促张哲家长共同改掉孩子的不良习惯,我经过多次沟通,终于在一个周末进行了家访。通过几小时的交流,使得张哲的家长对于孩子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知道了这些不良习惯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更知道了改正需要合力和一个长期的过程。为此,我们还拟定了计划。 课堂上,我更加关注张哲的一举一动,用殷切、慈祥的目光把他游离的思维及时拉回课堂之中。对张哲用五花八门的理由辩解错误时,我也不急不躁,耐心细致地告诉他,这些主要是他不踏实造成的,做好了作业仔细检查几遍,再给家长检查,就不会有这么多错误。几乎每一天我都会通过电话、微信、短信等跟张哲的家长联系,督促其“按计划行事”。我知道习惯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张哲的一点点进步都给予很大的赞赏,也给了他更多的动力。 用心耕耘,静待花开。不懈的努力,最终换来张哲的茁壮成长,这只是众多成功教育中的一例。五十七朵“花儿”簇拥整齐,作为“园丁”,我很欣慰,更愿意把所有的爱化作阳光雨露,让明天的花儿开得更加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