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读心---本报学生记者对话国学大家于丹
01版:封面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111期  总第20期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11期  下一期
读书与读心---本报学生记者对话国学大家于丹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代蕊 小J 日期:2016-12-12

“于丹来啦!”“什么?于丹?”“你没听错,就是那位享誉全国的国学大家——于丹!”11月30日下午,2016年中国“校园国学”名家讲坛暨海峡两岸学校国学教育推进大会在合肥举行,于丹老师以自己独特的魅力、生动的语言,给现场带来了精彩的讲座。本报红领巾学生记者们,认真聆听于丹老师畅聊国学,并有幸采访了于丹老师和其他参会老师。

学生记者  程昀欣  薛煜晓  王紫怡  王  艳   喻朝阳  刘  慧  裴文婷  杨丹蕾

国学润心细无声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视起来,国学教育一热再热。“不止一个人曾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我是理科生,对文科不太擅长,究竟怎样才能学好国学呢?’我想纠正的是——国学是不按文理分科的,国学不是一门文科知识,它是中国人基本的价值观,表达了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观,不是说背几首诗、念几篇古文就叫做学国学了。”于丹说道。
    小J不禁好奇,国学究竟是什么呢?用于丹老师的话来说:国学是一种氛围,国学是一种价值观。“价值观教育,就是一种生命的教育。孩子人生常识太少,坚持底线教育太少。语文老师是价值教育的引领者,家风是最好的国学教育。”于丹老师解释道。现场,她还讲述了与初中语文老师之间的故事。
    于丹的初中语文老师是北京大学古典文学专业毕业的高材生。“他是一位大才子,古文诗词可以脱口而出,写得一手极漂亮的粉笔字,那种风采对于还是孩子的我来说是一生的烙印。”小小年纪的于丹一度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位老师总是不断地给她阅读材料,老是让她背诵比其他同学更多的古文诗词,甚至教她做笔记卡片。直到有一天,老师认真地对于丹说:“我有一个梦想,从我手里再送出去一个读中文系的大学生。我想把你培养成读中文系的学生。”于丹那时才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考研究生时,于丹面临专业选择问题。她本打算报考文艺学,可就在考研前三周,她得知这位初中语文老师罹患肺癌。于丹去看老师时,“他瘦瘦地躺在黄黄的被子里,脸色蜡黄。看着他,我在想自己该和他说些什么,几乎就在那一瞬间,我拉着他的手脱口说出,‘老师,我要考古典文学的研究生。’听到我的话,老师原本无力的手一下攥紧我的手,伴着浓浓的痰音说了一个字——‘好’。”
    后来,于丹的师母告诉她,这是老师留在世间的最后一个字。“老师一生两袖清风,临终前,他让师母把自己的笔记卡片留给了我。”于丹哽咽着说道,现场很多观众也都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采访现场连连看
    王紫怡:于丹阿姨,学习这些不太理解的国学,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到底有没有用呢?
    于丹:不要死记硬背,只要理解其中的含义、意境,你才有兴趣,你才会愿意去学习。而国学里的内容是教育孩子们从小就要自尊和自律,这对你们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帮助!
    刘慧:作为语文老师,您认为要从哪些方面教育学生学习国学?
    合肥少儿艺术学校李珍瑶老师:国学教育不是技巧教育,首先,老师对于国学要有认同感,只有自己热爱才能慢慢渗透给学生,让学生有端端正正的价值观。
    刘慧:您认为老师应该如何做学习的“领头羊”?
    庐江县城南小学黄秀秀老师:中小学教师在教育孩子这一方面任重道远,应该做到身体力行。只有充实了自己,才有能力把孩子往更深的学问中引导。

学生记者有话说
    薛煜晓:通过这次讲座,我明白了学习国学是每个中国人必须做的事情。国学并不是像一个个公式那样枯燥,不需要死记硬背,它其实是每个人必须了解和学习的。我很感谢于丹阿姨,是她的讲述让千千万万的人重拾中国的经典。
    喻朝阳:于丹阿姨告诉我们:“要记得苦难才能成功”。通过她的讲座,我知道了犹太民族的成功,是因为反法西斯事件让他们更加努力、警醒。她还说了一个故事,明朝有一个状元的儿子,老师问他:“你长大之后要做些什么?”那孩子口出狂言说:“我要做圣贤。”而他就是王守仁,经过了几番苦难,他最终成为一代圣贤。用于丹阿姨的话来说,我们要“正衣冠,讲礼貌”。家庭教育的学习氛围很重要,读书很重要,但读心更为重要。读国学能产生乐趣,而最好的国学即家风,同时也能反映一个人的成长氛围。

于丹阿姨寄语小读者


两名学生记者与于丹阿姨合影


学生记者代表现场采访于丹阿姨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