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于《上学啦》 炫NEWS·微言微语 本期导航
01版:封面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参与互动,集新闻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是小学生成长的良师益友、参与互动的平台、沟通老师家长的纽带。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8号安徽金融国际中心B座29楼2903室

第17期  总第20期  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17期  下一期
我们终于《上学啦》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日期:2012-12-31

    新的一年,让我们偷偷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耐心地等待春暖花开。

我们终于《上学啦》
    “我想有一套全新的溜溜球。”“我希望妈妈变成大厨,每天中午烧特别好吃的饭菜。”“我希望跟爸爸妈妈在一起!”……你还记得去年的新年愿望吗?合肥市淝河小学五(4)班的全体同学不仅记得,还都实现了。如今,他们不仅跟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还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学堂。看图片,你能猜到他们发生了什么故事吗?随小编一块来看看吧——

□通 讯 员  王成双  汪  飞
  本报记者  黄丽娟

引子——舞台剧演出
    12月24日,淝河小学举行了首届“和谐杯”舞台剧演出拉开序幕。开场舞《江南style》紧追潮流,《司马光砸缸》、《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寓言故事纷纷走上舞台,还搭配融入了《兔子舞》等新潮的音乐元素,古今结合的方式让同学们欣赏了一场视觉盛宴。五(4)班同学带来的情景剧《上学啦》压轴出场。这幕剧中,所有演员都是农民工子女,这群孩子用最本色的演出,让大家看到了从之前被爸爸妈妈丢在乡下,到现在进入城里正规学校学习,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同学们的表演打动了现场所有观众。

剧情——五(4)班的故事
    五(4)班跟淝河小学其他班级不一样,因为班级的学生有肥东肥西的,还有河南河北的,他们都是随父母外出务工才来到合肥。在合肥市包河区没有撤并3所民办学校之前,他们坐在不同的教室里。教室是几间民房,外面没有操场和厕所;每学期只发三本书——语文、数学、英语,因为没有老师来上课,同学们大部分时间只能坐在教室写作业。
    五(4)班班主任汪飞老师正是《上学啦》的编排者,他提起这个班级有很多话说:“这学期,这群聪明、活泼、可爱的孩子来到了淝河小学我所带的班级。在交谈中,他们说的最多的便是,希望跟自己的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而且到了合肥之后,他们吃到了肯德基、麦当劳,到过超市购物,也乘坐了电梯,这是他们之前都不敢想象的。在乡下,最让他们和家长头疼的便是读书,一学期只有三门课,他们没有上过音乐课,不识谱,不懂节奏;没有上过美术课,不会画,不懂欣赏;没有上过体育课,不会排队,不懂报数……能和本地的孩子一样上一所像样的学校,是他们多大的期盼啊!我可以感受到孩子们来我们淝河小学的那种喜悦,家长的那种兴奋。所以,这次的情景剧《上学啦》正是从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取材,然后来编排的。”

花絮——真情流露的一幕
    这群孩子没有舞蹈基础,所有动作都是在汪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但其中有一幕——一个孩子孤独地等候着爸爸妈妈给她打电话,当时,老师只放了音乐,剩下的都由这位同学自己去感受,没想到她的表演大受赞赏。汪老师告诉小编:“这位表演的女同学叫王倩倩,她不知道怎么表演,我跟她说,你原先在老家的时候,接到爸爸妈妈的电话高不高兴?有没有特别想爸爸妈妈打电话来的时候?她说,有一次生病,爷爷奶奶下地干活了,她一个人在家,特别想爸爸妈妈打电话回来。我说,对!我们需要的就是你把现在的你想象成当时的你,看电话的眼神儿,拿电话的动作……最后,她的表现如大家所见,非常好。”

尾声——表演者的心声
    沈宏莉:舞台剧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温暖,没有民生工程,我们可能还在那破旧的民房里读书,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良好的读书条件,认真学习。
    付桂:我学会了跳舞,起初我都不敢报名参加,是老师鼓励我,让我试试看。老师告诉我们要团结,克服困难,不会的动作在家多练习。勤能补拙,我学会了,真高兴。我也想成为一名老师,和我们的汪老师一样,认真教学生。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学生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36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20228号